2016年2月1日 星期一

【父子迷情 Otets i syn】




















父子迷情 Otets i syn (2003) aka "Father and Son"

導演: Aleksandr Sokurov
編劇: Sergei Potepalov
主演: Andrei Shchetinin / Aleksei Neymyshev / Aleksandr Razbash
製片國家: 俄國 / 德國 / 義大利 / 荷蘭 / 法國
語言: 俄語
IMDB鏈結: tt0363249

一對形影不離的父子多年來相依為命,居住在頂樓的公寓,有時他們看起來像是兄弟,有時甚至像是戀人。為了追尋父親的腳步,Aleksei進入軍校就讀,他的女友忌妒Aleksei與父親之間的關係,為此決定分手。儘管每個兒子都終有一天會離開家人,過上自己的人生,Aleksei的內心卻產生了矛盾。父親知道他應該到其他城市接受更好的工作,或者另娶一名妻子,然而他走了之後又有誰來安慰每夜惡夢不斷的Aleksei呢?















電影應當是私人的,腳本和演員作為說故事的工具,應是用來闡述導演想要呈現的價值觀或核心概念,然而在這個凡事皆與商業掛鉤的現代社會,電影、演員、劇組和導演作為巨大齒輪的一環,成為片商賺錢或節省成本的選擇和考量。 一旦電影轉變,成為商業制度下為了迎合觀眾,如流水線一般的娛樂商品,導演便喪失了主導權,觀眾在公式化好萊塢電影鋪天蓋地的洗腦下,也一併喪失了觀影與分析電影的能力,電影的價值觀和概念不再是人們重視的價值,電影的娛樂性、以及故事(劇本)是否能讓人共鳴成為了普羅大眾評斷電影好壞的基準,在這樣的基準下,作品的故事性與娛樂性全無的索科洛夫 (Aleksandr Sokurov) 無疑是全天下最差勁的導演了。

如果要從影史眾多電影裡選出對白最少、意涵最深的近代經典,個人以為十有八九會是由索科洛夫或貝拉·塔爾爭奪頭籌。索科洛夫的作品極少解釋故事的前因後果,例如本片不見蹤影的母親以及父親謎般的過去,眾多留白的空間給予觀眾想像和猜測;然而,這不表示他寫不出好的對白文本,相反地,他也曾拍出過如《俄羅斯方舟》 (Russkiy kovcheg) 這樣的話癆電影,但是就如大多數的俄國導演,索科洛夫認為影像才是一齣影片最主要的載體,藉由把個人經驗與電影結合,不同觀眾對於同樣的影像可能會有千百種的解讀。在《石頭》 (Kamen) 與《第二層地獄》 (Krug vtoroy) ,導演甚至把故事性降至最低,單純以赤裸裸的影像傳達他形而上的哲學思想,對於看電影不習慣思考的現代觀眾——不解釋等同不存在——他的作品是空洞、浪費時間的,但無論如何,單純去欣賞片中詩意的美景(和漂亮的男人)何嘗又不是一種享受呢?
















父親(Andrei Shchetinin)的露肉照...















(完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